何仁诰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herengao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中国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变迁(一)
2013-08-27    浏览(502)    作者:何仁诰    来源:何仁诰 官方网站

老子曰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。”

庄子曰:“五色乱目。”

张彦远曰:“草木敷荣,不以丹碌之采;云雪飘扬,不待铅粉之白;山不待空青而翠,凤不待五色而綷, 是运连墨而五色具,谓之得意,意在五色,则物象乖矣!”

沈宗骞曰:“既以笔取形,自当以墨取色,故画之色,非丹铅青降之谓,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!”

历代以来,中国古文人信奉玄学,元代以降,一批不得志而消极处世、贫困潦倒或愤世嫉俗的文人们,崇尚“逸笔草草,写胸中逸气耳”、“水墨最为上”、“墨分五色”等灰色心理情绪,在主观意识上厌烦、忽略五彩缤纷的自然之色,积重难返,因此,在观念上贬低、忽视、排斥自然色彩的美学功能,掩盖了自然色彩的光辉。当今有一些所谓艺术家的伪文人们,虽一边享受着现代文明物质生活,却一边仍模仿潦倒古文人而作无病呻吟。

中国山水画独立成科时,最早仅存于世的是隋朝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,就是一幅用石青、石绿、赭石等色彩绘制的绢本兼工带写的山水画,此画先用淡墨勾山川树石结构,然后填染石青石绿而成,现代人以“大青绿山水”画命称.继而是唐代李思训的《江帆楼阁图》;唐代王维的《辋川图》;以直北宋王希孟的 《千里江山图》; 赵孟頫的《秋郊饮马图》等;而王希孟把石青石绿已用到非常完美,把青绿山水推向极致,王希孟应算中国山水色彩完善的奠基鼻祖。

元代因当时汉民族不满异族人统制,以“元四家”为代表的虽崇尚玩弄水墨,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摹古青绿的画家, 像赵雍的《狩猎人物图》小青绿、而“元四家”之首王蒙也有像《葛稚川移居图》以赭石染山石珠砂染树的所谓浅降山水等作品。

明代有王履的《华山图册》、沈周的《雪际停舟图》、唐寅的《事茗图》等大多小心翼翼施以小青绿;文征明是用色高手,如他的《浒溪草堂图》、《兰亭修禊图》、《桃源问津图》、《万壑争流图》、《患山茶会图》等,以直扇面小品全都以小青绿赭石染山石植被,色墨互不碍,相当精到;仇英的《桃村草堂图》、《桃源仙境图》及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在用色上也丝毫不逊色文征明;作为那个崇尚“水墨最为上”的时代,都不乏为有胆识的画家。许俊的《钟馗嫁妹图》整个暖色调,珠砂珠嘌染旗幡衣着,赭石染山石坡岭,把整个热烈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;董其昌是南宗山水的一代宗师,但却对山水的色彩进行不少尝试,如《秋兴八景图册》、《葑泾访古图》等,但特具色彩代表作应是《昼锦堂图》,此图设色厚重却不碍墨色,层次井然,在大、小青绿之间,今天看来仍具现代感,倘属前卫新奇。明晚期的蓝瑛以色彩名直呼画题为《白云红树图》但基本以石绿染山石、珠砂染树叶、赭石染山脚,白粉填染云,墨色一少就显粉气。陈老莲以花鸟人物见长,山水《杂画图册之一》以赭石、浅降为主,淡花青泼没骨远山。

清代以降,“四王”、“四僧”以及“扬州八怪”等,对山水色彩多为浅降,青绿为少。仅有高岑的《青绿山水图》,蓝孟的《仿古山水册之一》等;而袁江的《观潮图》、《骊山避暑图》、《海上三山图》;袁耀的《蓬莱仙境图》、《邗江胜境图》等界画山水,就清代山水画家运用色彩而言应算是鳞角凤毛了。

纵观历代山水用色,大多都以绢本施以石青石绿、花青赭石珠砂之类,大多都以展子虔,大小李将军及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色彩为范例而陈陈相因,难出窠臼。也是元代以来文人哲学思想及政治因素缚束了眼目及手脚所致。

历史以来,颜色本是中国最早运用于山水中的,而直元代以后一直成为禁区,在国画山水运用颜色有建树者则寥若星辰,很多从事山水画创作的大师们都望而却步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弄不好就会背个“俗”或“野狐禅”、“不正宗”、“不纯粹”的骂名。谁都不愿当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,谁都不想当传统的“叛逆者”!(待续)

标签:山水画,色彩,运用,何仁诰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